3/30/2013

Carlos Zingaro相關資訊翻譯

Carlos Zingaro 1948年生於葡萄牙里斯本

於1953到1965年之間(7-17歲),他在里斯本音樂學院學習古典音樂,在十九二十歲的這兩年期間他在聖樂高中學習教堂風琴的演奏。在六零年代期間他也是里斯本大學室內交響樂團的成員。

根據他自己的回憶,在他開始接觸追求新音樂的那個時期,整個葡萄牙的音樂環境是非常阻隔和封閉的,學院中甚至連巴爾扥克的音樂都被認為是異端,對於新音樂的排除性非常的強。至於學院外的社會也對於爵士樂抱持著懷疑的態度,這是來自於爵士樂的非洲黑人根源暗示著對於當時非洲殖民政策的種族議題的質問。在這樣的環境下,Carlos必須仰賴著朋友從國外帶回來的CD,或著去到美國的圖書館找尋這些音樂養分。也是如此封閉僵硬的音樂環境使得他迫切的追尋音樂上的自由,他和許多自由即興樂手開始用開放的解構方式來詮釋熟悉的旋律。

在當時,里斯本幾乎沒有可以演奏這樣音樂的酒吧或是表演場地,甚至他們的演練都會被警察的盤問臨檢打斷,只因為他們這些樂手的外型長是長髮蓄鬍,看起來形跡可疑。雖然他們並沒有過惹上被捕的麻煩,但是那樣壓迫的體制氛圍之下,造成人人心中都有一種自我審查的無形壓力。

1969年他被政府徵招參加軍隊,投入他所厭惡的戰爭中。當時他是空軍,由於視力的問題,他在軍機上擔任炮火補充的危險工作。在投入安哥拉共和國的兩年半軍旅期間,他拒絕使用小提琴,但是他帶了短笛和電吉他,利用閒暇時間,他喜歡聽聽音樂並且和非洲的樂團一起演奏,並且用一台簡單的錄音機錄點東西。這段軍旅生活對他影響重大,退役之後他的音樂觀念中,政治和社會意識更加的明顯確立,風格也更加地實驗。

在1967年他成立了"Plexus"這個葡萄牙當時獨一無二的音樂團體,致力於結合當代學院音樂,即興演奏以及搖滾樂的新音樂形式開發,在1968年由RCA-Victor公司錄下了這個團體的的四十五轉單曲。 (註:Plexus)。

這時候他和他的Plexus樂團---葡萄牙第一個自由爵士樂團---開始大量的演出,他們有些人甚至沒有受過正式的音樂訓練。葡萄牙的觀眾從一開始對他們的不屑,質疑他們缺乏旋律,不像歌曲,進而轉變成稱他們的音樂充滿革命性。相對於外在的評價變化,Carlos自己的價值觀卻未曾改變,他相信藝術和政治是不可分的,但他並不會特意在音樂中夾帶政治主張的訊息,對於聲音的可能性始終抱持最大的期許。

///葡萄牙即興音樂啟蒙///
1975那年(27歲),C.Z.開始他廣泛多元的演出生涯,和大量歐陸頂尖的前衛即興音樂家合作,這裡頭包括Barre Philips(低音貝司),Daunik Lazro(sax),Derek Baily(吉他),Joëlle Léandre(貝司), Jon Rose(小提琴/取樣), Kent Carter(貝司), Ned Rothenberg(吹管), Peter Kowald(貝司), Roger Turner(吉他), Rüdiger Carl(手風琴), Dominique Regef(Hurdy Gurdy), Evan Parker(sax), Günter Müller(鼓), Paul Lovens(鼓)。
1978年他被波蘭的Wroclaw科技大學所邀請,參加第一屆的器樂劇場高峰會。
1979年他贏得Fulbright大獎,並且被紐約伍茲塔克的Creative Music Foundation所邀請,和Anthony Braxton, Roscoe Mitchell, George Lewis, Leo Smith,Tom Cora and Richard Teitelbaum等等的自由爵士即興音樂大師們一同參與會議,教學以及演出。同時他也在New Notation Concepts, Movement and Sound, Improvisation and Body Attitude等單位進行課程教學。Carlos Zingaro無論是以獨奏家的身分,又或著是和其他音樂家,作曲家合作的情況之下,他都活躍於全球最重要的新音樂和即興音樂場域的最前線。

///其他領域的探索///
在Carlos的音樂演出範疇之中,有另外一個層面是和劇場,電影和舞蹈相關的,在1975年他在里斯本劇場高中完成了舞台設計的研究,接著也擔任學校的總監之職。在1974到1980年之間,他擔任里斯本的Comicos劇場的音樂總監,負責當時劇團的原創音樂。在1981年,他得到葡萄牙評審大獎的最佳劇場音樂,在1988年他和義大利的劇場導演Giorgio Barberio Corsetti合作卡夫卡三部曲,
甚至他還跨足擔任了一些其他劇場製作中的舞台和造型設計,電影配樂的工作。和舞者或舞蹈團體的合作也相當活躍,例如Gulbenkian Dance Company,
the Opéra de Genève Dance Company, Michala Marcus, Aparte, Olga Roriz等等。

多才多藝的Carlos Zingaro還居然是一個多產的漫畫和卡通創作者,在一些他自己的唱片封面中可以看到這些創作,這或許和他的音樂中總是有著獨特俏皮幽默感有關。


///錄音作品列表///
1974/75, Beauvais Cathedral, Emanem 4061. Kent Carter.
1978, La contra basse, Le chant du monde. Kent Carter.
1980, Live, Ictus LP 0012/rdc 5047. Andrea Centazzo Mitteleuropa Orchestra.
1980-1983, Doctor Faustus, Ictus 128. Andrea Centazzo Mitteleuropa Orchestra. Part of Icuts Records 30th anniversary collection.
1983, Sweet Zee, hat Art 2010. Daunik Lazro.
1983, Thirty years from Monday, Ictus 129. Part of Ictus Records 30th anniversary collection.
1984, The Willisau suites, ITM Pacific 970077/Emanem 4105. Kent Carter String Trio.
1987, Once Incus CD 04. Company
1987/1992, The sea between Victo CD03. Duo with Richard Teitelbaum.
1989, Solo in situ ADDA 590076.
1990, Écritures, in situ 038. With Joélle Lèandre.
1991, Café noir, GRRR 2019. Trio Pied de Poule.
1992, Pour garder l'adn en état 110, GRRR 2020. With Un Drame Musical Instantané.
1992/1993, Musiques de scène BBB001CD.
1992, L'Histoire de Mme. Tasco, Hat art 6122. Canvas trio.
1992, The arrow of time, Ano Kato Record 2005. Floros Floridis; one track a duo with CZ.
1993, Periferia, in situ 164. With Daunik Lazro, J. Bolcato, Sakis Papadimitriou.
1993, Sound on stage part 1, Musicworks 58. With Joelle Lèandre.
1993, Hallelujah, anyway: remembering Tom Cora Tzadik TZ 760s. Tom Cora/Leo Smith/Richard Teitelbaum/Carlos Zingaro: one track on this compilation.
1994, Lisboa! a soundscape portrait, ZP9401.
1994, Cyberband, Moers Music 03000 CD. Richard Teitelbaum.
1994, Golem Tzadik 7105. Richard Teitelbaum.
1995, Hauts plateaux Potlatch P 498. Duo with Daunik Lazro.
1995, Cuts FMP CD 94. With Peter Kowald and Ort Ensemble.
1996, Moments Music and Arts CD-999. Canvas Trio.
1996, Western Front, Vancouver 1996 hatOLOGY 513. Duo with Peggy Lee.
1996, Pifarely/Zingaro in situ 167. Duo with Dominique Pifarély; part of 3CD box.
1996/1997, Release from tension audEo 0197.
1997, Cenas de uma Tarde de Verão Teatro Nacional D.Maria II TNDM II 001CD.
1997, Blood pool AnAnAnA HHH 001. Track on compilation CD.
1998, >11>ways>to>proceed, For 4 Ears CD1035. Burgener/Teitelbaum/Müller/Zingaro.
1999, Joëlle Léandre Project, Leo LR CD287.
1999, Live in Berlin, FMP CD 146. Manuela+.
2001, Madly you, Potlatch P102. Lazro/Léandre/Zingaro/Lovens.
2001, The chicken check in complex, Leo LR CD340. Zingaro/Léandre/Tramontana.
2001, Total Music Meeting 2001: Audiology - 11 groups live in Berlin, A/L/L002. On two tracks on this compilation CD.
2001, 25th NWM, Ninth World Music NWM0 25 CD. One track on compilation CD.
2001, 1/2, No label CDR. Léandre/Zingaro/Tramontana.
2002, The space between, Clean Feed CF015CD. Rodrigo Amado/Carlos Zingaro/Ken Filiano.
2001-2002, Cage of sand sirr.ecords sirr 2997. Solo violin and electronics.
2002, Music for strings, percussion & electronics, BF59. ZFP Quartet.
2004, Grammar Rossbin RS 019. Punctual Trio.
2005, At the Le Mans Jazz Festival, Leo LR CD458/459. Joëlle Léandre.
2007, Serendipity, Amirani AMRN016. Gianni Lenoci/Carlos Zingaro/Marcello Magliocchi.
2010, Live at Total Meeting, No Business Records NBCD 48. Carlos Alves Zingaro/Jean Luc Cappozzo/Jerome Bourdellon/Nicolas Lelievre.
2011, Live at Banlieue Bleue, NoBusiness Records NBCD51. Sudo Quartet.

關於Bob Ostertag的"SOONER OR LATER"專輯...

  那天我和李浩在一個小房間裏瞎聊,講到Bob Ostertag即將來到演出的事情,李浩居然說"他不是很有名嗎? 票房沒問題的啦" 這句話真的是讓人惆悵。我拿出那三個鐵殼小便當,外頭還有塑膠套子給他包好好,分別是"SAY NO MORE 1&2","SAY NO MORE 3&4",還要超級哭爸名盤"SOONER OR LATER",把灰塵用手指抹掉(變成像是仙一樣的東西)。其實我也覺得BOB應該是很有名的,我第一次知道這個人是在543上面看到DAVEE大大(!)的介紹,並且在DJANGO佛心強哥網站還建在的那個年頭,刷了這三套限量鐵便當回來,喜孜孜了好久...

  SOONER OR LATER這片1990年錄音的過激盤,內容是由fILM iNSTITUTE OF rEVOLUTIONARY eL sALVADOR錄下一位薩爾瓦多可憐的小屁孩,Chaquito,一邊替他老子挖墳(被薩爾瓦多國家軍隊給幹掉)一邊哭著吸鼻涕和呢喃。再由Bob進行採樣調變。而這片合作契機其實也是來自於BOB和這次來台將要一起演出的影像工作者Pierre Herbert。(同時還有Fred Frith插花電吉他sample加持),Bob之所以選擇這個素材並不是來自於獵奇,他在薩爾瓦多居住了十餘年,當地的政治宗教環境將死亡建構成為一種壯烈的英雄式美感(戰亂+大家窮的跟鬼一樣不如死一死回到天父身邊)但是Bob覺得這太荒唐,這裏頭沒有"glory"也沒有任何"plan",他們只是一群生錯地方時間的倒楣蛋(七萬個倒楣蛋)。這個小孩跟他老爹的死就是如此,沒有天使會來唱歌,也不會有人因此好過一點,只有小屁孩跟他的鐵鏟還有墳頭上的蒼蠅嗡嗡叫。我們如果真的想要發現一點什麼,就必須直接靠近去觀察這一份難以承受的痛苦。

  在處理素材的方法上,利用控制調變,將整塊音源劃分為許多小的事件元素,再將他們串聯起來重新結構,以電影來類比的話,也就像是將每一格底片重新的剪接編排,造成角色動作表現的變異。你也可以說,這好像是把聲音/影像的對象當作是一個物理單元,我們以這種方法得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他。而並不只是如此,Bob所作的這些調變,也可以看作是我們在一個房間之中透過一面窗戶玻璃往外看這份素材景色,而他操縱著窗框的大小以及玻璃透鏡的種類....

  BOB的作品已經幾乎全數上線,免費可聽。有機會再來介紹另外兩塊便當,以Free Jazz作為音源的聲音雕塑!!


http://bobostertag.com/music-recordings-soonerorlater.htm

略論日本地下噪音圈近況

作/黑狼     

日本的噪音音樂──由非音樂性或不和諧音等要素構成的大音量「通俗音樂」──從1970年代發展至今,也已經有三十年以上的歷史。在許多國外文章論及日本地下音樂的時候,必然會觸及噪音的環節。尤其在前衛爵士演奏家John Zorn、即興音樂家Franck Stofer、樂評人Alan Cummings等精通日文的西方「親日家」的引介下,1980年代以後的日本噪音,也隨著Boredoms、Shonen Knife等地下樂團在海外的出頭,逐漸在國際上取得一席之地。本文僅聚焦於噪音領域中活躍的代表性樂手,以及相關活動的介紹。

離開爵士酒吧(大友良英)

爵士喫茶店(Jazz Kissa)

對我自己來說,1970 年代最令人振奮的音樂,無疑是那時日本的自由音樂。當然在日本,就像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樣,這種類型的音樂只有少數聆聽者。是在東京北方三百公里的福島縣(Fukushima)鎮上的爵士酒吧,我才了解它。

70 年代中期,我是個居住在福島的中學生。就算是對一個高中生來說,「爵士」這個字也充滿了過時的味道。那是我們父母親的東西,而我們主要是一個聽搖滾樂的世代。不過,’jazz kissa’(1),一個或許只存在於日本的現象,仍然是翹課時閒晃、殺時間的理想場所。

一處寬 2.5 米乘以 6 米的地方(譯按:約 4.5 坪,十張榻榻米)。這樣的空間和一對 JBL 或 Altec 大喇叭,上千張的爵士唱片和吧臺,這就是你開一間基本爵士喫茶店所需要的東西。這裡也是一處富有當時年青人次文化的場所。前衛爵士,漫畫,文化雜誌,寫滿青年左派意見的筆記本,每一、兩個月幾次的演唱會,八厘米電影放映。像我這樣年青的常客總是泡在漫畫(manga)(2)裡。只要一杯咖啡,花個大約 250 元(約美金一塊錢),就可以待上好幾小時,看足一星期份量的漫畫。此外,這可比去學校有趣多了。年青人的次文化總是圍繞在漫畫。

70 年代中期,有許多剛成年的人從東京來到這個縣,大學生校園運動的理想已經幻滅。這正是為什麼連在這裡最小的鎮上也總有爵士喫茶店的部份原因。對於在這些小鎮長大的我們來說,爵士喫茶店開啟了探看東京文化場景的視窗。

爵士喫茶店通常由極具藝術氣息的、為人風趣的男女經營,按他們的品味一整天有次序地播放許多唱片。在 27 萬人居住的福島,有四間爵士喫茶店,其中兩間非常本格(hard core),播放 Charlie Mingus、Ornette Coleman、Eric Dolphy 的音樂,有時還有 Derek Bailey 或 Evan Parker。我常去這兩家。漸漸地,除了成為一位重搖滾迷外,我也是一位本格爵士樂迷。在我聽的音樂中,特別為阿部薰(Abe Kaoru)和高柳昌行(Takayanagi Masayuki)所吸引。

毒與藥、幽默與反骨精神(豊住芳三郎)

選擇的標準是幽默跟反骨精神。讓人能夠笑得出來的幸福氣氛,是非常重要的(失笑、苦笑除外)。沒有反骨精神的話,就好像沒有山葵的生魚片,或者說未經手工的速食品。說得明白點,就是把牙跟毒拔掉了。所謂「以毒攻毒」,所有的藥其實都是毒。如果拿了沒有毒的藥,塗了、舔了、喝了,那是一點效也沒有的。那些一生懸命去做的「純藝術」,到最後也是無聊的。換個說法,也就是社區媽媽愛好班差不多的程度吧。再有一點,就是原創性,這對專業者來說是基本中的基本,沒有的話,還是去高中的文化祭或者待在自己房間裡努力練習的好。

把爵士樂置換為自己的語言(大友良英)

原 本是美國的東西,這樣的爵士樂傳入日本已經很久了。目前為止,能夠演奏得相當道地的音樂人也很不少。要說的話,大概就像是能把作為外國話的英語說得像當地 人一樣流利吧。日本爵士樂的歷史,實在也就是朝著成為當地人而不斷努力靠近。這當然也很好。但是在這裡,卻有一位音樂人走著全然不同的路。

高柳昌行。